大国之间每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,都不是随随便便的。像咱们这边前几年搞的九三大,东风-61、东风-5C还有巨浪3洲际弹道导弹集体亮相,解说员就顺口一句“覆盖全球”,老美听了自然有点不高兴——“覆盖全球”这意思不就是也把我算进去了吗?
没过多久,美国这边就有了动作。9月17号到21号,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在大西洋海域试射了4枚“三叉戟II D5”潜射洲际弹道导弹,每枚射程超过12,000公里,还能带8个分弹头,落点延伸到非洲西南的海域。
美方嘴上说是每年惯例的测试,没针对谁。但在短短四天里连着发射四枚潜射洲际导弹,几十个“小目标”就没了,这波操作还破了世界记录。说这就是平时例行试验,真当别人都信吗?
说美国人假也不太公平。毕竟发射这种洲际导弹,大国谁都要解释几句,不只是老美,咱们也一样。毕竟这动静太大了,不说清楚轻则引起各国猜疑,重的还可能导致大国互相“回敬”,弄得国际投资者紧张兮兮,跟着波动。
不过这次事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:美国的洲际导弹确实有“岁数”了。“三叉戟II D5”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用,到现在快40年了。这次试射是它的“延寿版”,美军打算让它继续顶到21世纪40年代。
反观中国,东风-41还“新鲜出锅”不久,又上了一款更强的东风-61。中国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博士还在菲律宾马尼拉解释过:“东风-61就等于一个氢弹加60个核弹”,这说法听着就挺震撼,真假就不好说了。
而美国新一代洲际导弹“哨兵”最快也要等到2029年才能形成战斗力,而今年4月16号负责造“哨兵”的犹他州导弹工厂还爆炸了一次,这尴尬程度直追俄罗斯。结果美国只好一次性发射四枚“三叉戟II D5”,也是给自己和盟友提提气吧。
9月22号,美国刚试射完导弹,央视军事频道就发布福建号航母弹射三型舰载机的训练视频,包括歼-15T、歼-35和空警-600。这代表已经有了全方位作战能力。
其实这事早有端倪,视频里水兵穿的秋冬服,大概率是今年3月福建号第七次海试时录的。网上之前就有相关的爆料。央视这次正式推送了八分钟长的视频,意义就不一样了——而且偏偏选在美国试射导弹后一天发布,而且发布了半年前的“旧闻”,细想挺耐人寻味,消息一出全球网络就热议起来。
福特号航母为啥闹心?核心主要是两点:第一,电磁弹射系统始终是个麻烦。福特号设计每天能弹射320架次舰载机,但实际情况呢?
根据“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鉴定局”的数据,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虽从原来的1/180降低到1/600,但首舰“福特号”服役都快8年了,单日最高也就是弹射过80架次舰载机。
反观福建号,仅第七次和第八次海试期间,舰载机就能放飞到300架次/天,而且福建号少了一条弹射器,这效率,福特号能不郁闷嘛!
第二个问题就更要命了——福特号压根弹不了F-35。美方报告说福特号的雷达和弹射系统跟F-35C兼容性还没彻底解决,可靠性也有短板,影响战斗力生成。再加上F-35C因为供应链问题交付也跟着推迟。
F-35C“供应链问题”大家都懂,就是有些国家不卖军用稀土呗!所谓弹射系统和F-35C兼容性没解决,怕不是指弹不动31.8吨的F-35吧!
如果真照目前这个节奏,等福建号正式服役,说不定会成为全球第一个能电磁弹射五代隐身舰载机的航母,比福特号要领先一代。
虽然尼米兹级能用蒸汽弹射F-35,但跟福建号的电磁弹射比还是弱了一档。
还有大V说福建号战力只有福特号的80%,这说法怕不是反了,还像局座那样甩点战略“迷雾弹”。
目前福特号脸上挂不住,跟“朱姆沃尔特”级驱逐舰一样尴尬。如果弹射系统不赶紧重造和换新,这艘造价150亿美元、号称要在海上称王五十年的“未来战舰”,刚到设计战力的三成,就已经落后了。
福特号的问题就是技术路线选错了,玩了个“中压交流+飞轮储能”的弹射系统,这东西不仅庞大又笨,还毛病多,下水12年半,修船坞里趴着的时间能占一半。
福建号选的是“中压直流+电容储能”,这套弹射技术不光体积小,效率高,故障率也低得多。
央视视频里大家都看到了,33吨重的歼-15T弹射起来非常顺畅,起飞瞬间不下沉,直接冲天,很明显还有不少余力。
9月26号,央视刚发福建号视频过去了四天,沈飞的歼-50又进行了一次低空试飞,这次试飞把空速管取消了,意味着传感器集成度更高了,可以实时测算空速、姿态等数据。
歼-50从首飞到去掉空速管只隔了9个月,大大快过歼-20(3年)和歼-35(8年)的迭代节奏。这都是得益于复合材料、人工智能控制等新技术,说明中国在六代机研发上用上了更高效的数字工具和并行测试方案。
咱们都明白,歼-50大概率会搞舰载版。沈飞这么快,到福特号弹射F-35还没解决时,歼-50就有可能首先上舰了,到时候中国航母用的是六代机,福特号上还是四代的F-18“大黄蜂”,这差距就有点大了!
配先查配资-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-网上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