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李先生最近成了朋友圈里的“红人”——他的小眼睛被自己的小米汽车“盯”上了。方向盘后,只要他正常驾驶,车内就会突然响起“请专注驾驶”的语音警告。屏幕上红色的“请专注驾驶,注意安全”提示不断闪烁。视频中,李先生只能不断睁大双眼,试图让这刺耳的提醒停止,仿佛在做一场无声的抗议。
这不是李先生一个人的遭遇。在他的视频评论区,一场由小眼睛引发的“误判风波”正在蔓延:“开领克也一样,系统天天觉得我闭眼开车”、“深蓝车主报到,客服让我‘多睁眼’,我眼睛已经最大了!”多位车主纷纷晒出类似经历,甚至有消费者已多次向客服投诉。
面对这一波“小眼睛歧视”的质疑,小米汽车客服给出了回应:方向盘上的摄像头确实会监测驾驶员状态。闭眼、转头、打哈欠、使用手机等行为都可能触发系统的“疲劳警报”。客服称这是正常现象,功能可在“驾驶偏好”中关闭,但“不建议关闭,这是为保护您的安全”。
这看似贴心的技术,为何频频误伤小眼睛群体?
展开剩余53%其核心在于车载摄像头结合AI算法的疲劳监测系统。它们通过捕捉驾驶员眼部状态、头部姿态等信息进行判断。然而,当算法模型缺乏多样化的“小眼睛”数据训练时,就容易把狭长的眼型误判为“闭眼”或“瞌睡”。
网友们的吐槽既无奈又犀利:
“懂了,眼睛小不配开车?”
“建议车企出个‘眼型识别’功能,我们小眼睛族急需正名!”
“昨天刚关掉提醒,吵得我才是真疲劳!”
“懂了,眼睛小不配开车?”
“建议车企出个‘眼型识别’功能,我们小眼睛族急需正名!”
“昨天刚关掉提醒,吵得我才是真疲劳!”
技术本是护航者,却因“数据盲区”成了困扰者。当车内摄像头一次次将小眼睛误读为疲劳信号,我们不禁要问:科技发展是否真正覆盖了人的多样性?算法优化能否更包容地“看见”不同面容背后的真实状态?
科技进化的路上,不该让眼睛小的人不敢踩油门。
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?
您开车时被“疲劳监测”误判过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与看法!
发布于:江苏省配先查配资-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-网上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